內江師范學院怎么樣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內江師范學院怎么樣、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內江師范學院院校概況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內江師范學院王牌專業和大學排名,解決內江師范學院怎么樣的問題。
環境
怎么說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學校就那樣了,夾在重慶和成都之間。處地震帶,這個城市治安沒成都重慶的好,也不是那種文化底蘊很強的城市。另外它是學院,不是大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講究,學院與大學是有區別的。
男女比例差不多7:1吧,因為是師院,所以女生比較多啦,男生大都聚集在體育學院了,所以交友氛圍還是比較好的,只要能對上眼就耍吧。
學校看似不大,上課的時候就感覺很大了,最遠的走20分鐘吧,看住哪里,去哪里上課,也有近的。學校總體來說還好,大門和圖書館給力,圖書館在校門外讓我覺得很奇葩,里面的建筑新舊慘雜,教學樓還是很有特色,但是因為地形原因,很有立體感。
內江師范學院所處地域環境很好,但是對于內江這座城市而言,就不怎么樣。內江算是屬于小城,城市不怎么樣。如果你是白天到達內江這座城市你會后悔,但是如果你是晚上到達內江,你一定會喜歡上這座城市。
我們學校周圍有不少景點,在放假的時候可以去游玩,比如靜寧寺,清代牌坊群,資中文廟,船石湖,重龍山,西林寺,張大千紀念館都還有些名氣。
專業
專業的話電子商務的就業率高,這樣的學院,美術體育之類的你沒特有的天賦的話,很難走出來的,建議別報。
最好的專業我感覺是體育專業還有工程專業,因為體育專業是內江師范學院比較好的專業,并且多年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不過中文系也是不錯的,還有數信學院。
吃飯
生活很方便,后校門有超市,滿足你購買基本的生活用品需求,商業街五食堂也有超市,食堂飯菜一般,偶爾會遇見黑暗料理,個人推薦一食堂的涼菜和三食堂的面 。
食堂有五個,味道好,種類很多,學校食堂為了搶外邊小商小販的生意基本照搬了他們的菜單,價格是五折,我最喜歡五食堂的冒菜,好吃而且一大碗才五塊五。
學校一共有五個食堂,方便快捷是要取決你住的寢室來說的,最好的當然是五食堂,兩層,還有電梯,吃的品種豐富實惠,味道來說還是一食堂比較好,三食堂本人覺得還行吧,反正吃了一食堂就不想去三食堂了,二食堂是教職工食堂,不過那里的早餐好吃,特別是面。
住宿
大一一般七人,后來換成六人間,沒得空調,大一條件不好,個人喜歡七棟,對比山頂所有寢室,還是比較好的了,公共廁所,水房,每一層有兩個單獨的洗澡間,對面那棟樓有大澡堂也是單獨洗澡間。吃飯很方便,一食堂三食堂都很近。
大一女生大部分還是住山頂七人間宿舍,四張上下床,八個床位,住七個人,一張空床位放東西。寢室中間一張大長桌,全寢室共用,沒有獨衛沒有陽臺。部分運氣好的學院可能會住到大千苑六人間,兩張上床下桌,兩張上下床,有獨衛陽臺爽翻。男生就比較幸運了,一來基本都住10幢,剛新裝修的,六人間,獨衛陽臺。
最雷人的應該還是學生宿舍管理了,每天晚上學生都要打指紋,不打指紋還會被扣量化,我討厭這個打指紋的規矩。
學習
學校里的老師大多也非常的敬業和好相處,你有什么不懂的,去問,老師都會非常耐心的給你解答。有些老師上課也非常的幽默風趣,講解的也比較清晰。
大一上半學期會晚自習,下半學期可能就不會,從七點上到八點四十一節大課。不準備電腦也可以,學校圖書館里有電腦室,外面網吧也多,實在需要都可以應急。
官方介紹
內江師范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所在地內江市位于“天府之國”——四川省的東南部,居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經濟區中心,坐落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沱江之濱,是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結合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素有“大千故里、書畫之鄉”的美譽。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經教育部批準創辦的四川省初中師資訓練班,后更名為內江師范專科學校、內江專科學校,1962年停辦后,部分師資分流組建內江地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地區教育行政干部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辦學。1978年內江師范專科學校恢復重建,1992年更名為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江教育學院(含創立于1905年,1998年并入的內江藝體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內江師范學院。
舉辦高等教育61年來,特別是2000年升本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逐步發展成為師范教育和非師范教育并存、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
學校現設文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開設58個本科專業,其中師范專業17個,應用型非師范專業41個,涵蓋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占地1005畝,現有校舍35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資料173.2萬冊,長期訂閱的中外文期刊1379種,電子資源數據庫23個。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招生,2011年開始與四川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0余人,有在校碩士研究生44人,留學生近100人。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以“做”為核心、“教、學、做”統一的育人模式。大力推進本科教學工程建設,不斷培育教育教學成果。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7個,省級教改項目13項,四川省專業(群)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項目1項,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范專業2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擁有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1門,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3個。
學校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牢固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重,第一二三課堂有機結合,不斷深化“以發展為中心,教學做統一”的特色育人模式,深入推進“三分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育人質量不斷提升。近五年來,內師學子在國家級、省部級賽事中有1100余人次獲獎,其中,在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國際設計美術大獎賽等賽事中榮獲國際特等獎1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15項,全國一等獎11項;在“挑戰杯”“創青春”大學生競賽中獲得國家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在第八屆大學生藝術節、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12項,二等獎8項。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獲得社會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社會一致好評。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受到用人單位青睞。10余萬名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以扎實的理論基礎、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工作業績,為地方基礎教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母校贏得了榮譽。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已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專任教師936人,正、副高級職稱448人,碩、博士646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名、后備人選4名,省教學名師1名;內江市首批“三百計劃”創新人才1人,創新人才團隊1個;聘請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300余人擔任兼職教授。教師們崇尚真理、一絲不茍,敬業奉獻、甘為人梯,形成了科學嚴謹、誨人不倦的教風,鑄就了良好的師者風范。
學校大力實施科研強校戰略,注重科研平臺和團隊建設。現建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數據恢復實驗室”;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張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廉潔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值仿真”“特色農業資源研究與利用”“果類廢棄物資源化”等平臺(基地)。擁有四川省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6個、省社科聯高水平團隊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近5年來,學校獲資助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共1400余項,其中國家級20項,省部級11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品)6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860余篇、被四大檢索機構收錄460余篇;出版專(編、譯)著近200部;獲授權專利150余項,軟件著作權100余件;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5項。
學校依托多學科的優勢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積極謀求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延伸科技優勢,促進成果轉化,建立健全產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機制,科技服務地方的能力不斷提升。近五年,與企業共建實驗室3個,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等30多個學術機構,與亞馬遜、雅馬哈等70多個行業機構和企業,與內江市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涼山州越西縣、自貢市、遂寧市等30多個地方政府或部門,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其中,“數值仿真”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開發的“人民幣冠字號碼及防偽特征識別算法”由溫州甌南電子公司在點鈔機生產上投入使用;鐵皮石斛、特色花卉種苗的克隆研發助推四川千草生物科技掛牌上市;“張大千研究中心”和“張大千彩墨藝術研究所”成為支撐內江市“大千故里、文化內江”的重要平臺。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匈牙利、馬來西亞、瑞典、泰國、老撾、臺灣等國(境)外多所大學與教育機構建立了校級交流與合作關系,開展各類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30余個,并與美國、韓國、泰國、老撾、新加坡、阿聯酋、尼泊爾等國家構建了國際化的學生實踐、就業平臺,每年派出百余名學生赴美國、英國、泰國等合作單位交流學習。學校先后成功舉辦“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古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張大千藝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今年,學校在“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位列479名,再創新高;學校作為四川唯一一所高校,入圍教育部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30強。近年來,學校還先后獲得“全國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四川省先進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面對百舸爭流的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學校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積極按照24000人的遠期辦學規模,占地2280畝、校舍面積約75萬平方米現代化生態園林式智慧校園的宏偉規劃,扎實推進新校區建設,繪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發展藍圖。
沱江黌門,弦歌鏗鏘。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和“雙一流”建設的深入實施,內江師范學院在“十三五”時期,將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綜合改革、社會合作、錯位發展”辦學思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守大學本質,彰顯辦學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科研水平、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不斷推進學校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2018年3月)
添加內江師范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內江師范學院考研分數線、內江師范學院報錄比、內江師范學院考研群、內江師范學院學姐微信、內江師范學院考研真題、內江師范學院專業目錄、內江師范學院排名、內江師范學院保研、內江師范學院公眾號、內江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內江師范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