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學院怎么樣

Add河池學院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河池學院怎么樣、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河池學院院校概況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河池學院王牌專業和大學排名,解決河池學院怎么樣的問題。

觀點一
1.宿舍環境。以前漢語言文學的男女生都住舊宿舍,不過今年的新宿舍樓已經為漢語言文學的女生準備好了。也因為新宿舍的緣故,今年開學特別晚9月23號開學。宿舍環境就是上床下桌啦,人間還不清楚。不過男生就是上下鋪八人間,現在宿舍都有空調了好像。
2.師資力量。河院是文科二本,就我的專業來說,漢語言文學是蠻不錯的。今年的班主任聽學姐說都很強哈哈哈哈哈,而且河池的漢語言文學是國家品牌,校內王牌專業。其他的專業我不太懂,你們可以去問問學長學姐。
3.校園環境。實話實說,河院不大,而且宜州的經濟水平也不高,這些條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河院的發展。不過聽說河池的政府要往宜州遷,因為和柳州挨的很近的緣故,宜州會慢慢發展起來的。大家如果是想混個學歷,在大學痛痛快快的玩四年,那不好意思,建議你去南寧的獨立校院,河院不好玩。如果你想好好學四年,不在意城市怎么樣,那么河院歡迎你。如果你想好好開開眼界,那么建議你去沿海地區的二三本。如果你知道自己開了眼界也混不出什么名堂,想積累實力慢慢來,那么河院歡迎你。
另外我想說金江城那邊也太美了吧,小說里的風景啊
再有就是交通。其實知道從桂林這邊坐去宜州要轉車的時候我內心是崩潰的。還有點點想哭...嚶嚶嚶。不過現在宜州已經在修高鐵了哦,你看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呀

觀點二

本地人非學生硬答。據我們高中老師說在廣西內也算是中等的二本學校了。
位于廣西河池市宜州區,河池市最發達的地方(但其實還是很窮)。
本地人(河池市宜州區和金城江區的人)非常看不起這所學校,如果考到和這所學校同樣的分數一般都會去外地讀,河池市一般只會有縣城或者鄉下的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會來。圖書館很大,據高中老師說在省內也是很大的圖書館,而且去的人似乎挺多的,以前騎車路過學校里面也會看到有學生在桃花林里看書,晚上路過一間自習室里也有十幾個人吧,具體的學風不知道。
交通方面。河池只有高速公路和鐵路,2023年金城江區會有高鐵,但是金城江區離宜州區80km所以宜州也相當于沒有。但是離柳州近去柳州也方便,坐汽車(50)和火車(慢車13.5 普快15.5)都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學校附近路非常爛,因為以前是農田所以路基不是很硬,所以很容易被大貨車壓碎。
周邊環境。西校區對面就是二甲醫院宜州區人民醫院,河對面就是三甲醫院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離火車站汽車站挺遠但是有直達兩車站的公交車。后門是美食街,但是吃的東西比較少,西門往西1km左右也有一條美食街,哪里大多數是燒烤。
學校宿舍還是挺新的,雖然是上下鋪,但是環境還挺新的,據說現在有空調了。食堂飯菜也很好,種類也很多,我以前在河池學院附中讀初中的時候找關系辦過一張飯卡。沒有清真食堂(雖然寫著但是其實沒有),有大鍋菜,也有精裝的小盤(比較貴),還有火鍋之類的東西。
河池市宜州區其實也就是個大一點的縣城,但是比廣西大多數縣城條件都好很多。也有很多原生態的喀斯特風景,開發程度比桂林低一些。河池學院出來的學生在本市(或同等級的城市)也能找到好的工作,但是還是建議到大城市去讀研究生。總之河池歡迎你,宜州歡迎你!
 

官方介紹


河池學院是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實行“自治區與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區為主”的辦學體制,是自治區本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交通便利的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廣西河池市宜州區,校園北依會仙山,南臨龍江河,為師生員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科研、學習和生活環境。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的廣西省宜山師范學校,歷經廣西宜山專區師范學校、柳州師專、廣西河池地區宜山師范學校(后更名為廣西宜州民族師范學校)、河池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辦學階段,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河池學院,有著近70年的歷史底蘊。2011年12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3年,學校獲批廣西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2016年初,學校成為廣西層面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近600畝,有東、西兩個校區。校園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76億元,生均超過1.3萬元。校外實踐基地165個,校內基礎實驗室(實訓中心、實訓室)197個。館藏圖書130萬冊(含電子圖書)。校園內WIFI達到全覆蓋,學生公寓實現空調化。

學校以文學、理學、教育學為主,形成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良好態勢。現有13個二級學院,48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高職)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形成了化工與生物技術類、教師教育類、經濟與管理類、機電信息類、文化創意與傳播類和數學與統計類6大學科專業群。其中漢語言文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民族學、生物化工是廣西重點學科,文藝學、應用化學是廣西高校重點建設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廣西高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桂西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人才創作培養基地、廣西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研究基地是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還有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平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等多個優秀學科專業平臺。

學校在職教職工722人,其中專任教師570人,高級職稱180多人,碩士以上學位431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14人,有全國優秀教師、廣西高校教學名師等一批優秀骨干教師。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生源分別來自廣西、山東、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向泰國、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尼日利亞等16個國家招收外國留學生。繼續教育學生4100人。

學校是廣西專業碩士學位點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其中中國語言文學是碩士學位授予一級學科建設點,教育、旅游管理、體育、藝術系專業碩士學位重點建設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環境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教育(學科教學英語)、應用統計為重點培育專業。學校正力爭“十三五”期間建成為碩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堅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廣西,面向全國,強化應用,開放合作,突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秉承“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鑄校”的辦學理念,在轉型發展、創新創業、服務社會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新發展。

學校立足地方,走產學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轉型發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國有色金屬之鄉、中國水電之鄉、世界長壽之鄉、世界銅鼓之鄉、劉三姐故鄉的“五鄉”豐富自然物質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合作共建長壽養生旅游學院、桂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中心、劉三姐藝術學院、新聞系、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校地合作平臺;共建吉翁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學院技術研發中心、深圳愛匯百變教育集團•河池學院教育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與深圳大學合作共建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學校堅持學科建設為引領,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5項,廳級項目458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8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5項,獲廣西自然科學獎1項,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河池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學校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臺,推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主渠道,不斷強化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實施了卓越寫作人才、卓越教師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廣泛開展課程置換、學分轉換、彈性學制改革,實施全程導師制培養等方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漸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崗位職業能力緊密銜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為途徑,積極踐行協同創新、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近五年來,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7項。

學校堅持“文化鑄校”,著重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根據白褲瑤等少數民族生活而自編自導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褲子 黑黑的哥》連續三屆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自編自導自演的《劉三姐》大型歌舞劇多次巡演,獲得社會好評。學校獨竹漂等紅水河流域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多次榮獲全國賽事一等獎,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美麗天下網等國內多家媒體的持續關注。學校共有64個社團,校園文化異彩紛呈,引起鳳凰網等重要媒體的關注。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學校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70年來為社會輸送了5萬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專門人才,先后培養出了東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學新秀,還培養了“師德標兵”藍治球及一大批黨政、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和行業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進了桂西北經濟社會及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桂西北民族地區社會進步及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級“綠色大學”、“廣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社會影響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展望未來,學校將始終肩負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力爭“十三五”期間建成為碩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力爭2個以上專業學位點獲得學位授予權,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添加河池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池學院考研分數線、河池學院報錄比、河池學院考研群、河池學院學姐微信、河池學院考研真題、河池學院專業目錄、河池學院排名、河池學院保研、河池學院公眾號、河池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池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池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